绵阳师范学院
关于开展2024年微专业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为更好适应“四新”专业建设要求,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专业建设新路径,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培养复合型、交叉学科型人才,学校决定开展微专业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适应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围绕某一特定方向、交叉学科领域或相关前沿领域,开设一组核心课程,建设微专业项目。通过微专业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核心素养,增强其学术研究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优化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成长,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环境的育人目标,促进“就业—招生—培养”一体化改革。
二、建设要求
(一)推动协同育人。学校鼓励各二级教学单位围绕微专业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开展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微专业建设项目。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鼓励二级教学单位和校内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合作申报微专业。
(二)注重课程建设。微专业主要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设一组课程,原则上开设6-8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5-20学分;微专业课程一般安排为1-2个学期,最长不超过4个学期;微专业课程主题应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或立足学科前沿;微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须充分利用校现有的学科、专业建设优势,推动课程内涵的整合、跨学科课程的融合和校企联合,课程内容应体现“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三)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重点突出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建设主体与责任
(一)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微专业建设的主体,负责微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并牵头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微专业教学团队需充分统筹校内外高水平师资力量,团队成员主要由校内外教师、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等组成。
(二)微专业教学团队设置负责人1名,应为学校在岗教师或管理人员。微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师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和成绩录入等工作。
(三)微专业所属学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审核、招生计划的编报、学生录取、录取学生名单汇总上报和编班上报、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组织落实、学生注册、课表编排、教学质量监控、成绩审查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申报安排
(一)请各二级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微专业项目申报工作,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并确保填报信息准确、真实,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二)每个二级教学单位申报不超过1项微专业建设项目。经申报负责人所在二级教学单位审核后,由二级教学单位统一报送。
五、材料报送
请二级教学单位在2024年11月28日之前统一将签字盖章纸质版一式1份《绵阳师范学院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1)与《绵阳师范学院微专业设置申请表》(附件2)提交至教务处教学研究与发展科(高新校区知行楼125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至指定邮箱。逾期视为放弃申报。
联系人:王冬 电话:18281638453
邮 箱:jwcjyk123321125@126.com。
附件:1.绵阳师范学院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2.绵阳师范学院微专业设置申请表
教务处
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