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备”出精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形势与政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联合备课会暨青年教师磨课研课会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高质量推进思政课建设,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知行楼611召开了形势与政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联合备课会暨青年教师磨课研课会。学院班子成员、校级督导员代表、院级督导员代表、“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青年教师代表等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主持。
会议伊始,学院主要负责人强调,集体备课是推动学院思政课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参赛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教研室要持续推进集体备课机制,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学理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随后,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吴涛老师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青年教师代表石青老师分别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意义”“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主题进行教学展示。教学展示结束后,与会专家和教师们围绕专题从框架逻辑关系、互动设计、案例选择、方法运用、教学组织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青年教师就教学中的困惑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在总结发言中,对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她对思政课教学和改革提出希望:一是思政课站位要高。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讲出思政课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二是思政课形式要活。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围绕讲好“大道理”创新教学方法,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贴近学生的思想与学习生活实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是思政课教师素质要强。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做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
会后,各位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用集体智慧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研训结合、以赛促教,全员提升,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思政课教师先后荣获教育部教学展示、省微课比赛、省信息技术比赛、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年会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一、二、三等奖10余项,成效显著。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通过“研训练赛”等活动,努力把思政课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思政课实效性,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文/图:石青 审核:冯莎 韩晓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