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信息名称:传承红旗渠精神 开创思政课建设新篇章
发文字号:——绵阳师范学院开展2024年思政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邓啟刚       审核: 邹洪伟        发布时间:2024-07-30       点击次数:

传承红旗渠精神   开创思政课建设新篇章

      ——绵阳师范学院开展2024年思政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7月22日至27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河南安阳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了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中加强思想引领

    开班仪式上,红旗渠干部学院陈晓萍副院长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纪律、学有所获。马克思主义学院冯莎院长在讲话中强调了此次学习活动的意义重大,深入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实际,每位思政教师要切实做到“三个清楚”:想清楚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和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备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和现实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落到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中,郑州市委党校赵林教授、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元涛教授先后做了题为“新时代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因素与现实启示”的专题讲座。老师们纷纷表示未来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始终保持担当作为的奋斗姿态,把红旗渠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在“行走的思政课”中领会精神伟力

一种精神,凝聚一种力量;一面旗帜,引领一个时代。7月23日,老师们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和红旗渠分水岭,从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再到“富太行”“美太行”的历史进程中感悟林县人民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晚,全体教师观看了话剧片《红旗渠》。通过话剧,老师们了解了河南林县人在太行山悬崖峭壁间修建起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艰辛历程,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7月24日,全体教师冒着酷暑徒步来到红旗渠主干渠上,走千里“水长城”亲身体验林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下午,老师们与林县第二任书记兼县长李贵的儿子李晓红,最小修渠者、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以及铁娘子队队长郭秋英等三位嘉宾进行现场对话,三位老师深情讲述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种种场景,一个个生动的现场回忆,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了伟大革命精神的力量。

 

7月26日,全体教师来到林州市石板岩镇参观扁担精神纪念馆和谷文昌纪念馆参观。一张张褪色的图片,一个个承载历史的扁担,见证着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70多年来如一日,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在谷文昌纪念馆,老师们深刻了解了“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成长历程和奋斗历程。

在乡村现场教学中感悟时代变迁

7月25日,全体教师冒着酷暑先后来到林县庙荒村、止方村、魏家庄村、石板岩乡朝阳村感悟山乡巨变。背靠太行山,红旗渠一干渠穿村而过,这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林县这些村庄独有的发展优势。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林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几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落后破旧山村变成如今美景如画的新农村,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老师们纷纷表示,看到这些村子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山乡巨变,村庄风景如画、百姓安居乐业,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立场,在党的领导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林县村庄推动了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这无疑是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精彩的专题报告中,在纪念场馆的参观中,在对话红旗渠的访谈中,在引人入胜的话剧中……,老师们一边学习,一边记录,一边思考,一边讨论,一段段笔记,一次次讨论,一次次的感动……大家深刻感受到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是学习的新起点,更是思想灵魂的洗礼与升华。未来,老师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弘扬好、传承好红旗渠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努力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文:杨芳 邵阿敏  图:吉嘉芳 审核:冯莎  韩晓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集体备课会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