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血脉 勇做新时代“钢铁战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青春奋进新时代 挺膺担当向未来”主题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10月21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厚德楼246教室举办了“青春奋进新时代 挺膺担当向未来”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特邀马兰基地原政委、“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孔令才为师生带来题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让“两弹一星”精神代代相传》的专题讲座。400余名大一新生代表、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毕剑教授主持。
孔令才围绕“是什么,怎么来,如何做”三个问题,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生动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深刻探讨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孔令才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事迹,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每讲到感人至深处,台下不断响起热烈掌声。特别是当同学们看到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林俊德院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忍着病痛为党和人民的国防科技事业工作时,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讲座最后,孔令才分享了四点启示,勉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之基;砥砺奋斗品格,磨炼坚强意志;勇于追求卓越,坚持自立自强;立报国强国大志,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会后,孔令才与学生亲切交流,询问学生的感悟。同学们纷纷表示,报告理论深邃、内容丰富、精彩生动、案例鲜活,通过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滋养了初心、淬炼了灵魂、激扬了意志,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据悉,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选聘校外高水平专家担任思政课特聘教授,建立了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库”,同上一堂思政课,加强与校内外专家的互动,大力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部分学生感言:
通过主题讲座,我深受“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脚踏实地、务实求真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1班尹冠稀
听了讲座,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震撼于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毕生致力于祖国国防事业,震撼于“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震撼“这盛世如您所愿”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树立献身祖国的崇高理想,牢记前人嘱托,学思践悟,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应担当的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1班李贵婷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老一辈科学家们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艰苦的科研事业。他们无私奉献,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隐姓埋名,只为了让祖国强大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砥砺前行,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2班余天秀
孔老师用他那热情四溢、慷慨激昂的宣讲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的精神世界,掷地有声,宣讲结束后我沉思良久,脑海中留存的“生命价值”四个字始终挥之不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品格,坚持自立自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2班陈相宇
老一辈科学家们以热爱祖国为信仰,无私奉献,离开家人,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中默默耕耘。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自力更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我们明白,只有付出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伟大的梦想。
——传媒学院2024级2班刘晓芳
青年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应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青年人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青年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传媒学院2024级2班张辉霖
(图/文:张今誉 审核:冯莎 韩晓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