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信息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绵阳外国语学校开展教育见习活动
发文字号:——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编辑:邓啟刚       审核: 邹洪伟        发布时间:2024-12-04       点击次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绵阳外国语学校开展教育见习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与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画好思政一体化同心圆,传好铸魂育人接力棒”系列教育见习活动。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全体同学前往绵阳外国语学校进行教育见习,感受校园文化建设,坚定教育情怀。

参观校园文化,感受尊重教育

绵阳外国语学校以“民族复兴, 世界担当”育人目标,用“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永争第一”的校训要求学生和教师,将培育学生与师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

在本次绵阳外国语学校见习中,同学们生动体验了绵外“尊重教育,朝向幸福”主题的办学文化和诗书韵味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行过伴贤亭,伴读亭,知行楼,穿过半岭栈道,一路穿梭,一路文化。

伴贤亭上挂着“鸟随鸾凤飞能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两句俗语。这句俗语出自《济公全传》,指接近善类,自会习染为善。在这里,师生们一同感悟贤良教育的意义。

知行,指人的思想追求与其生活方式,也指认识和实践。据老师介绍,知行刻在石头上是提醒学生们做到知行合一,也是对老师将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传递。

聆听专家讲座,领会育人理念

绵师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办公室主任曾仁斌为同学们开展了“教育因尊重而美丽,生命因教育更幸福”主题讲座,介绍了“尊重教育,朝向幸福”主题的尊重教育文化和诗书韵味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曾仁斌老师提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学会尊重,让学生得到尊重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是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原因在于,尊重是人与人沟通的前提,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让学生得到尊重是肯定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作为一名老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也要随之提高,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让教育开出美丽的花朵。

通过本次教育见习活动,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同学们学习前辈的优良品质和成长经验,深化对教育行业的感性认识,增进教育情怀,增强对思政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秀教师奠定了基础。学院也将继续坚持出口导向、实践育人,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为服务地方贡献教育力量。


(文/图:陈佳琳 肖菲  审核:冯莎 韩晓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丰谷镇谭德政纪念园开展教育见习活动

下一篇四年四战决赛场,三载三登魁首榜 ——资环学院在地理科学师范生培养方面屡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