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开展教育见习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系列报道之八
为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入贯彻“见习,实习,研习”贯通的专业实习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升我院师范生专业能力,强化对师范职业的认知,强化教育情怀,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2023级全体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画好思政课一体化同心圆,传好铸魂育人助力棒”教育见习活动。此次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名师讲座,校园观摩、师范技能竞赛等。
聆听讲座助提升 名师导航拓视野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实践出真知,而优秀的教师们更是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此次教育活动学院邀请了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韩晓娟教授、绵阳外国语学院的李宁老师、刘莉老师分别围绕《践行教育家精神 走向大先生》《润物无声,育人有道》《思政教师的幸福》等进行了专题讲座。李宁老师通过展示与学生的互动照片,探讨了班主任工作的三个核心要素:情感投入、制度管理和活动育人。她强调真诚的情感交流能够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合理的班级制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律和成长,而丰富的班级活动则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刘莉老师提出思政教育应培养具备“四有”特质的学生,并强调了思政教师在塑造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中的重要作用。两位老师的分享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策略和启发,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多维角色和责任,为同学们提供了借鉴经验。
汇聚智慧促发展 院校合作共繁荣
在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和绵阳外国语学校的实地见习中,思政学子深入了解了南山双语教育的科技创新特色以及绵阳外国语学校“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永争第一”的绵外精神,深度体验了两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绵阳外国语学校的曾仁斌老师以“尊重教育、朝向幸福”为题强调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理念,而周才东老师以“品质化建设,我们在路上”为开场分享了教务管理经验。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的吴泓盛老师展示了创新教育策略。教育见习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教师行业的了解,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明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展馆铸初心 以史为鉴强信念
11月26日,马院学子探访绵阳市谭德政纪念园,开启红色之旅。在“红色记忆展厅”,珍贵文物与历史照片诉说着谭德政烈士的英勇事迹,学生们沉浸其中,感受革命精神;于“初心广场”聆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烈士雕像”前敬献花篮,缅怀先烈,誓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师生交流携手型 观摩交流传匠心
11月26日,思政学子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来自绵阳中学英才学校的胡蓓老师和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的文玉国老师所展示的精彩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分享。胡蓓老师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初探》分享中,展示了课堂教学课例,其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分享了教育教学经验,以丰富的教学案例讲解新高考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而文玉国老师则通过《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在课例展示中以条理清晰的讲解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并实际运用理论知识;在理论分享中,以自身成长经验,就如何成为一名杰出教师以及如何掌握课堂节奏等方面,分享了教学心得和实用建议。两位老师的分享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艺术的理解,还点燃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也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竞技磨砺展风采 以赛促练增才干
11月27日,学院举办了“打造一堂好课”师范技能大赛,旨在增强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13名选手参与了此次竞赛,由资深教育专家和优秀师范生组成的评委团对选手表现进行了专业评审。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观摩。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示了精彩的教学设计和互动,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知识深入浅出,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此次师范技能大赛为马院学子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教育见习活动是一堂课外的“思政课”,是一堂成长的“专业课”,是一堂宝贵的“文化课”,有利于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积累经验,深化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增加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以期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媒体中心 审核:冯莎 韩晓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